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3-19

延吉市关工委

多年来,我们坚持抓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基层关工委组织全覆盖。有5份基层关工委和“五老”的经验、事迹在《中国火炬》刊登,4名基层关工委领导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去年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北山街道关工委被评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一、层层建机构,实现纵向到底

1989318日市关工委成立,此后至1993年各街道和乡镇相继都成立了关工委。2001年原先的居委会合并成立社区,我们马上与各街道党工委携手在城区61个社区全部组织成立了关工委。接着在全市54个村、3个农场和8个镇属社区组织建立了关工委。每次换届,我们及时跟组织部和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系,调整和充实关工委班子。2011年我市增设了10个社区,同时成立了关工委。在教育局成立关工委的基础上,我们与教育局合作在全市54个中小学全部成立了关工委。2011年我们专门向市委组织部递交了《关于组织成立民营企业关工委的请示》,组织部批复,我们积极做工作,很快有18个企业新成立了关工委。2012年我们又借市委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的机会,把关工委组织扩展到新社会组织。

二、处处有组织,实现横向到边

我们依靠基层关工委将关工委组织向楼栋楼院和自然屯扩展,全市一万多个楼栋楼院中一半以上已建关工小组,自然屯全部成立了关工小组。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各种教育关爱组织。兴办下午三点半学校。进学街道文新等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办了下午三点半学校,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五老”和志愿者为他们补习功课、玩游戏、绿色上网。现在全市各社区都开办了下午三点半学校。创办假日学校。2003年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创办了假日学校,招收留守儿童等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这一做法已推广到全市。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和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关工委争取英国“儿童救助会”和市妇联组织的资金,建设了面积较大、设施齐全的儿童乐园——“蒲公英之家”。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有81个。组建老少雷锋班。2007年起北山街道关工委与街道党工委一道,在“五老”韩武吉、金凤淑组织成立的老年雷锋班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60多个老少雷锋班,参加人员万余人。现在已变成全市行为。另外,北山街道丹春社区关工委开办了“未来希望学校”,争取了24万元的外资,购置了房子和电脑,招收32名单无亲孩子。他们还创办了“红色大院”,在大院里办各种家庭活动站,组织有特长的“五老”召集孩子们在自己家里开展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健身、书法、声乐、美术等活动。依兰镇北大村“五老”许今顺开办了“关爱青少年之家”,全家开展关爱活动。这些一万多个“校、班、站、家、园、室”覆盖了学生校外活动的方方面面。

三、人人献爱心,实现全面开花

为了教育和关爱青少年,我们动员出8000多名“五老”参加关爱工作,其中经常参加活动的有3200多人。我们分三个层次组织“五老”,第一是核心层,就是关工委班子成员。第二是骨干层,在各基层关工委普遍组织建立了三个“五老”团队,即社会教育报告团、关爱工作团、爱心护学队。第三是参与层,楼栋楼院和自然屯的“五老”就近就便参加关心下一代活动。

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五老”人人献爱心,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五老”温暖的手,青少年失学、失管、失控、失教、失业都有人管,依托无处不在的关工委组织和“五老”开展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和关爱活动。

广泛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从北山街道开始的广泛的学雷锋活动,做好事13000多件,捐款200多万元。进学街道开展了“四叶草”志愿服务活动,建工街道开展了“七彩虹”公益活动,新兴街道开展了“金达莱”互助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9年起河南街道烟厂社区关工委开展小公民楼长进社区活动,即在未成年人中选聘小公民楼长,配合居民小组长和成年楼长监督管理楼院的秩序和卫生,在促进社区和谐的社会实践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关爱活动。开展扶贫助学。我们主要采取了八项措施。一是结成对子助学,二是建基金会助学,三是引进外资助学,四是动员企业助学,五是办寄宿宿舍助学,六是组织领养助学,七是发动群众助学,八是帮助脱贫助学。全市有5000多个助学对子,10多年来全市关工委系统扶贫助学资金投入3250多万元,17500多名贫困生受益。关爱留守儿童。挑选贤妻良母型“五老”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妈妈,选派优秀军官给留守儿童当代理爸爸,还从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哥哥姐姐。全市共给2300多名留守儿童安排了代理家长。开展帮教。一是“爱心父母”认干亲帮教,二是“五老”包干帮教,三是老干警回访帮教。去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未成年人犯罪率比前年下降42%1029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州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现场会。

Copyright © 2024 四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5346号

技术支持:吉林省关工委网络数据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