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抓 打牢基础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3-19

磐石市关工委

磐石是吉林市辖的一个53万人口的县级市。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意见》,以三年基层工作年活动为主线,坚持五抓,打牢基础,扎实地推进了基层关工委建设。

一、抓网络,强化组织队伍建设

2011年,调整加强了市关工委班子,由5名市级领导任名誉主任,3名老同志和7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正副主任,23名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名在职干部任办公室正副主任。对基层两级关工委组织和队伍的人数、成员结构、人选条件、选聘办法、职责任务等做出统一规范,以配齐配强驻会常务副主任、“五老”骨干为重点,调整加强了已建的35个乡局级关工委(14个乡镇、4个街道、17个市直建党委部门)和404个村级关工委(271个行政村、28个社区、53所学校、9个企业、43个事业单位),还新建了6个民营企业关工委,在自然屯、居民委、小区、楼院建立了615个关工小组。调整充实了两级“五老”队伍4762人,层层建立了组织队伍表册。组织队伍实行动态管理,2011年以来,先后调整了11名乡局关工委主任,10名常务副主任,95名村级关工委主任,53名常务副主任;调整了两级“五老”队伍成员1048人。全市共建立了基层两级关工委组织445个,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

二、抓培训,提升关工委和“五老”骨干素质

一是抓分级培训。市关工委培训乡局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每年不少于两次。乡局关工委负责所属两级关工委成员和“五老”骨干的培训,下拨省财政培训费1.5万元,为乡局关工委培训补助费。二是编印《学习材料》。每年至少2期。坚持不定期出《工作简报》,2011年,为纪念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还编纂出版了20余万字的《润物细无声》一书。三是学用《中国火炬》。全市连续6年订刊510份以上,实现全覆盖。还配合教育局关工委培训了中小学起始年级家长学校骨干教师953人。坚持办《家长报》,每年4期,每期1万份,现已出了15期,发至各级关工委、学校和有关部门。

三、抓机制,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巩固领导体制。坚持由市级主管分管领导兼任市关工委名誉主任、乡局党委副书记和一名行政领导兼任乡局关工委正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级关工委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抓了“四纳入”和“四保证”的贯彻落实,保证了市、乡局关工委有办公室和办公设备,有办公经费,驻会老同志有工作补贴,有在职干部任秘书。基层两级关工委办公室有展示板。档案管理有盒有册,即有档案盒,建立组织队伍表册、工作对象表册、年度工作计划记录总结、上级下发的文字材料、上报的文字材料五册。

四、抓活动,发挥关工委和“五老”作用优势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城乡待业青年中开展了新型劳动观、就业观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培训木瓦工、电工、电焊工等1500多人,安排到国内外务工就业。帮助引领青年创业致富,先后培树青年创业致富典型60多个和一大批青年创业能手和大户。二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组织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等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与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共同召开了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与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还开展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国史、市情教育。开展了青少年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活动。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教育局关工委等5个单位、10名个人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村(社区)校共创“三好四无”(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无辍学、无不孝、无赌博、无违法犯罪)和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等各种活动。

五、抓考评,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制定考评细则。把五好关工委的五条标准量化细化为有可操作性的520款,制定了“五好”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在职关工委成员)、优秀“五老”个人3个《考评细则》。二是抓分级分类指导。按“五好”标准衡量,分为达标、基本达标、尚未达标三类,市关工委抓乡局关工委。2011年以来,先后召开了市内社区、学校、农村村级关工委工作现场会和乡局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三是抓分级考评。考评结果计入市精神文明建设考评总分。四是抓分级表彰。乡局考评结果纳入乡局年度工作总结表彰。2011年,在市委召开的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表彰会上,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了《表彰决定》。2012年,以市关工委、市文明办联合文件下发了《表彰通报》。2013年,市关工委、市文明办联合下发了《“三年基层工作年”活动情况通报》,表彰了基层两级关工委71个,先进工作者68人,优秀“五老”个人86人。

Copyright © 2024 四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5346号

技术支持:吉林省关工委网络数据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