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简讯第7期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04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峰岩来平调研视察

 

    省关工委副主任王立英、常樵等来平调研

 

中共梨树县委办公室转发县关工委《关于开展“两史”教育活动的报告》(摘录)

    

    伊通满族自治县关工委坚持不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铁西区关工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现“三化”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关工委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峰岩来平调研视察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峰岩一行在省关工委主任聂文权、省关工委副主任王葆光的陪同下来平调研。市委书记赵晓君参加活动,市委副书记李中新参加调研并主持座谈会,市关工委主任赵连友,常务主任佟万贵、孙广深、张智慧,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崔屹山参加调研活动。

刘峰岩一行先后前往铁东区北门街喜庆社区、中央东路小学调研“关爱驿站”和家庭教育工作情况。每到一处,刘峰岩都边听回报,边驻足观看,不时询问相关情况,并对我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座谈会上,赵连友作了“坚持调研,培育典型,打造一县一品,提升工作质量”的工作汇报;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铁东区、铁西区关工委分别汇报了“一县一品”工作情况。

听取汇报后,刘峰岩对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他说,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国家未来的战略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四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家庭教育、典型树立、网络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发展。

聂文权主任代表省关工委对中国关工委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座谈会精神,加强学习,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幸福美好吉林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省、市关工委、铁东区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参加活动。

        

   省关工委副主任王立英、常樵来平调研

    

     2017年9月18日,省关工委副主任王立英、常樵等来平调研。调研组在听取四平市关工委的工作汇报后,还分别听取了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垦区关工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及吉林师范大学、四平博达学院关工委的工作汇报。9月19日,调研组分别深入到梨树县和铁东区进行调研。市关工委主任赵连友、常务主任佟万贵、孙广深、张智慧,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崔屹山陪同调研。

     在梨树县调研时,王立英、常樵副主任和市、县关工委的领导到睿鹏红色文化主题博物馆和关东农耕文化博物馆、县检察院青少年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在睿鹏红色文化博物馆参观时,王立英副主任一行向毛泽东同志的塑像三鞠躬,观看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展,抗日战争史实展。还观看了反腐倡廉警示展等,有的同志被一些展示内容感动得留下了热泪。在关东农耕文化博物馆,调研组的同志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关东地区古代农耕方式和农耕技术的演进史。使我们从黑土地的农耕发展进程中感受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十三亿中国人扬眉吐气地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将这红色基团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伟大祖国的兴衰史,自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调研结束后,省关工委调研组与市关工委反馈交流了对此次调研的基本看法及其建议。

王立英副主任谈了三点意见:一是四平市关工委工作的整体谋划能力强。在这个方面你们走在全省的前列,谋划工作有板有眼。开展“两史”教育,贯彻实施“两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央东路小学搞好家庭教育,开展家校携手合力育人活动等,都有创新、有突破。四平市关工委班子配备很整齐,结构很合理,级别高,能力强。二是坚持六年开展调研活动,推出许多品牌典型。这项工作在全省也走在前列,工作做得细,做得实,主观能动性很强,坚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坚持每年都举办培训班。培训班每次都有三位主任授课和每个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关工委主任发言交流,既有理论研讨,又有工作经验交流,效果很好。四是四平市各县(市)区关工委的工作开展的很平衡,大家有一种互相比着干的劲头,各自都有自己的品牌亮点,全市关工委的工作能够这么好的整体推进,整体提高,这在全省是很突出的。五是品牌意识强,体现了工作创新。双辽市的精准扶贫工作;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贯彻实施“两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梨树县的“两史”教育;铁东区中央东路小学坚持搞好家庭教育,开展家校携手,合力育人活动,打造“关爱驿站”升级版等,都称得上品牌。省关工委原来也抓过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家教工作推动家风促校风、促社风建设。你们刚搞就比较完善,很有高度,很有成效,值得肯定。这项工作搞好了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回去后,要给予宣传推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办好网站和刊物,各县(市)区的工作简讯,不能只搞电子稿,而要正式印刷,规范编辑。

省关工委副主任常樵说,这次来四平调研,印象很深,触动很大。四平变化很大,四平市关工委工作很扎实、很细致、很具体;梨树县几个点的硬件建设很有质量,非常完善。他们的两个基地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不要小看了,是四平的又一个亮点,越久越会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提点建议:就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精神,要吃透精神实质,弄清为什么说党和国家事业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等重大理论观点,以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市关工委主任赵连友说,这次省关工委来四平调研,是对我们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的一次检查、一次督导。通过这次检查和督导,我们感到工作上还有一定差距,还有提升的空间,一定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努力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明年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理解好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用以统领、指导工作,突出重点,补好短板,强化弱项,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中共梨树县委办公室[2017]42号文件转发

县关工委关于开展“两史”主题

教育活动情况报告(摘录)

 

开展两史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作用,保证“两史”教育常态化。组织“五老”报告团、讲师团,提高宣讲层次。各乡镇、村通过遴选,组织“五老”报告团、讲师团56个,深入学校、社区、村屯,面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宣讲活动。去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发挥宣讲团作用,组织“两史”教育报告会236场,受教育青少年8.3万人次。教育关工委抽调四名优秀老校长,组织“两史”教育讲师团,专门就“学两史”教育讲稿进行专题研讨,分题备课,定时定点深入学校开展宣讲16场,受教育学生5000余人次。组织“五老”编写教材,保证宣讲质量。县关工委组织人员编写了梨树本地革命先烈事迹材料和“两史”教材印发给各乡镇宣讲团作为参考。县关工委与县党史研究室联合编印《梨树英雄谱》2000册发到乡镇、村、社区、学校,为基层编制乡土教材提供资料。各乡镇、学校也积极组织“五老”骨干编写本地“两史”教材。沈洋镇中心校以原老校长冯守清为主8名“五老”编写《德润沈洋》“两史”实验教材,计8章26课时。充分发挥“五老”言传身教作用,扩展教育广度。各乡镇村对本地“五老”进行排查摸底,发掘“五老”自身的资源,动员全县340多名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先进典型,对身边青少年进行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现身说法教育。

(二)积极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形成“两史”教育多元化。充分利用宣传板报、墙报、画廊、宣传橱窗等宣传渠道。全县各乡镇、村、学校举办宣传“两史”内容板报墙报930多期、画廊绘画1.6万多幅,宣传橱窗360多期。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等宣传手段。各学校抓住开学、节日、纪念日等契机,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通过领导动员、集体宣誓、师生演讲、朗诵诗词等多种形式开展两史“专题”教育。全县各学校组织学生自办以“两史”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3200多份,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组织开展“两史”专题知识竞赛活动。全县组织“两史”知识竞赛活动34次;开展党史、国史演讲156次。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用广大青少年熟悉的民族英雄、历史人物、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在读书基础上组织开展读后感交流、征文活动。全县学生交流读后感2.6万篇,征文8600多篇。县关工委积极组织协调为青少年提供有益书籍。委派得力人员参与梨树历史资料挖掘编撰工作,与有关部门合作出版发行《沧桑偏脸城》《梨树古今人物》《梨树好家风》等书籍,开展送书到校活动,为基层图书室送去5000多册家乡历史图书。

(三)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形成“两史”教育制度化。利用“清明”“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到梨树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沈洋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扫纪念活动。今年清明节,各界代表500多人,偕同沈洋烈士的后人一起祭扫了沈洋烈士墓。组织“小梨花”“小树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54个,开展做好事活动130次慰问敬老院老人36。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观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县检察院青少年教育基地、蔡家镇关东农耕文化博物馆、睿鹏红色教育博物馆等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纪念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各乡镇、学校利用“六一”、“七一”“十一”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歌颂党和祖国的光辉成就,宣扬英雄模范事迹,感染教育青少年。

(四)探索“两史”教育融入课堂活动方式,形成“两史”教育规范化。“两史”学习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加强学科育人工作的教学与研究,切实开好教学课程。班级设立“两史”教育学习园地,指导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围绕授课内容,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情景剧等,加深对党史国史内容的理解。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入队入团等时机,推进党史国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县青少年撰写讲稿、体会文章、诗词稿件5.2 万多篇。把“两史”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创办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两史”教育内容,给学生创造自己教育自己的平台。施展学生的艺术创作才华,建设文化走廊等。

(五)对青年农民开展灵活多样教育形式,实现“两史”教育普遍化。充分发挥优秀青年的带动作用。全县“优秀青年农民学校”17个班、989名学员。在办班过程中,把“两史”教育设置成必修课程,安排“五老”宣讲团进行专题授课。充分发挥乡、村新农民学校的培训作用。各乡镇新农民学校利用劳动就业、科技培训等办班机会,搭车开展“两史”教育宣讲活动,全县受教育青年2600多人。充分发挥“农村书屋”辐射作用。全县农村书屋248个,吸纳青少年2.5万多人。发挥文化大院引领作用。全县298个文化大院,县关工委与县文化局联合发文,在文化大院中建立关工小组,吸纳一大部分青少年参与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伊通满族自治县关工委坚持不懈地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一、完善关爱体系健全关爱机制

他们把建立完善关爱体系,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的保证。县关工委起草了《伊通满族自治县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建立、乡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联系点制度;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参谋,提建议,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党政工作线的领导负责机制,相关部门工作线的协调沟通机制关工委工作线的帮扶呵护机制

二、健全包保措施, 落实包保责任

 组织乡镇、街道、村屯关工委人员及“五老”进村入户,全县15个乡镇,两个街道,187个行政村,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339名,精准扶持对象573名,其中孤儿65名、残疾儿童104名、失亲儿童128名、特困儿童276名,全部落实包保责任人。县、乡、村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对留守儿童思想上关心,身体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学习上关注,“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关爱,应帮尽帮、不留死角,不漏掉一个帮扶对象,重点对象重点帮扶。县关工委坚持多年包保马鞍山镇铁炉村困境儿童王某某,先后帮助王某某治好足内翻,为王某某家办户口、办低保,协调社会爱心人士筹措资金6万多元,帮助她家建起彩钢房,结束了一家人住大篷车的流浪生活。还解决王某某小升初学费、伙食费。新家乡关某同学考入通化师院后,因单亲家庭,靠爷爷照顾,无钱上学,写下“遗书”准备轻生。县关工委了解情况后,多方协调解决学费近万元,终圆他的大学梦。大学毕业后,已经走上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小孤山镇张家岗子村孤儿吴某某兄妹俩,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无房住。镇关工委做监护人,协调社会力量为他们建了两间砖瓦房,并解决了他们的学习费用。吴某某发奋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军校,现已成为一名边防部队的军官。镇关工委关爱困境儿童的事迹多次受到省、市、县关工委的表彰。2015年,《吉林日报》曾以《桑榆非晚霞满天》为题报道他们的事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573名,其中,在普遍关爱帮扶的同时,重点关爱帮扶200名,包括办理低保、重点救济等。

    三、主动协调配合, 营造关爱氛围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工委只有主动争取党委领导,主动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发挥关工委组织关爱主力军作用。2009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县政府的重视支持。每年都拨专项经费,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350多人次,对关爱对象情况清楚,底数清楚,需要帮扶的重点清楚。二是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办实事、解难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今年5月19日,在第27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县关工委协调教育、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对26名在校残疾学生进行慰问。县关工委、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了现金和教育用品、生活用品,使这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特别的关爱。三是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募集资金排忧解难。主要是按照市关工委安排抓好“金秋助学”活动。据统计,在2016年、2017年“金秋助学”活动中,全县关工委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共筹措善款56.8万元,捐资帮助困境学生1,164人。

 

 铁西区关工委开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现“三化”

 

 

  几年来,铁西区关工委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实现“三化”,注重实效。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持之以恒地用雷锋精神引领孩子们茁壮成长坚持不懈地组织“五老”报告团深入校园,配合学校开展宣讲工作,通过讲雷锋事迹让学生感知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与雷锋比童年,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改革前后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心里感谢党,纷纷表示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地直街小学建立学雷锋展室,成为学雷锋的讲堂,由小讲解员解说。学雷锋展室先后接待过中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等领导参观,受到好评。们还及时推广了迎宾小学开展学雷锋“五小员”(小宣传员、小故事员、小讲解员、小演唱员、志愿服务小队员)经验,“五小员”队伍现已扩展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各中小学利用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党的生日、国庆节,以“志愿服务、童心向党、励志报国”为基本内容,掀起三次学雷锋高潮。以“城市文明小使者,城市管理小卫士”,为载体,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清扫白色垃圾、植树种花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活动,组织学校到敬老院慰问,帮助老人剪指甲、洗衣服,到孤儿院给小朋友送玩具、讲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奉献的快乐。涌现出一批阳光少年,成为学生身边学雷锋的榜样。十七中学吕忠泽同学在大火中勇救老人的事迹广为传播,被评为“吉林好人”。地直街小学学生王奥天每天下楼都把楼道内各家放的垃圾拎走投到小区垃圾箱内地直街小学孙赫同学照顾班里的一位患小儿麻痹同学,扶他上厕所帮他打饭,送他上校车。现有百余名中小学生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学雷锋好少年。

校园文化建设长效化,始终用优秀的校园文化陶冶和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各中小学普遍建立校园广播站与班级连通,有条件的学校还建立校内电视台。广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广泛宣传雷锋事迹;及时报导校内的好人好事,校内新闻;播放优秀歌曲,校园歌曲等。充分利用校门两侧、校园外墙壁由师生同绘墙体画,由学校整体设计楼道两侧文化长廊以及班级师生自行设计文化角,彰显一校一特色,一楼一主题,一层一品味,一班一亮点。扩建、改建图书馆,增加藏书量,充实班级图书角,现人均达到10册以上。去年10月地直街小学投资15万元,新建“三韵书屋”。通过教育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学校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区中小学军乐团、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科技、读书、文学社团脱颖而出。坚持“远离网吧”安全上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常抓不懈。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签字仪式,组织“五老”网吧监督员巡回检查。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家庭网络教育管理。加强网上道德安全教育,邀请市公安局网络支队巡回到各校做《网络安全辅导报告,播放网络犯罪案例》讲座,教育学生预防网络犯罪。

培育践行活动细小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灵之中。利用“少年向上读书活动”、“红领巾道德超市”、“人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树人书画苑”、“发明小组”、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等活动载体四平战役纪念馆、马仁兴陈列室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在各个社区推广站前街新铁社区“五老”带“五小”(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经验。各中小学关工委在认真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校训内涵,用纪律和制度规范全体师生的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事教育人。各中小学开展了“美德少年”、“阳光少年”、“仁兴小功臣”等评选活动。注重打造和净化社区环境,组建“五老”巡逻队,成立家长学校和四点半快乐学堂,我们还配合妇联等部门,收集和推广好的家风、家训,让孩子们在第一课堂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健康成长成才。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

   关工委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河源镇关工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坚持尽关工委所能,充分发挥“五老”的时空优势,亲情优势,反复进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劳动技能、亟待解决的难题等情况,为党委、政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提供详实依据,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做好扶贫工作。二是搞好精神扶贫工作,引导贫困青少年振作精神,积极创业。“五老”们进村入户,引导群众把志气强起来、干劲鼓起了,让贫困群众一心想脱贫、一心想致富,在全镇上下形成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强大合力。三是坚持产业扶贫,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镇关工委把“五老”队伍中具有农村工作经验、农业生产经验、专业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五老同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亲情优势,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帮助35周岁以下贫困青年寻找就业门路,实施“种养+”战略,开展精准帮带、精准施策、精准项目对接。四是努力拓宽贫困对象的增收渠道。镇关工委把身体健康、有威望、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的老同志整合起来,与特殊贫困户“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同时,结合本镇“保底收益,获利分红”的多元带动扶贫模式,依托本镇联合养殖场、联合村大榛子种植基地、板石村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做强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Copyright © 2024 四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5346号

技术支持:吉林省关工委网络数据信息中心